找到相关内容134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常用佛教名词英译

    anugraha 摄受 ||| 益 ||| 铙益 anukampa 怜愍 anukula 随 ||| 随顺 anumana 比知 ||| 比量 anunaya 爱 anupalabdhi 不可得 ||| 取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75854124.html
  • 王骧陆居士谈金刚经

    大。但佛不是这个意思,佛是说非有相之身,必是清净法身,才可名大身呢,所以人人可显大身,只是心有住著,被无明所盖覆,不能庄严耳,显发大身,即同诸佛,福德不可比量。佛又说,你看恒河中所有的沙,一粒一粒数...

    王骧陆居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23754390.html
  • 通禅与王恩洋

    。语证则不可示人。说理又非证不了。公但求证。驰求心自然消殒。一切皆知。不必问人也。王曰。你道不知我的好处。余曰。何谓也。王曰。以你说的话比量而知也。余乃笑。   兀虬曰。书至此。师私谓兀虬曰。彼时余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53755227.html
  • 四阿含经之研究(1)

    生灭法中所得的如六大、五蕴、十二因缘、四谛诸范畴。这对凡夫俗子可另以“理性论”或“比量”以譬喻逗机接引之。实在说来,这大智,皆是如真如实的知识,亦惟如真如实的知识,然后可以入大智境界。至于说“空”,空也是...

    程文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220855312.html
  • 大乘佛经的续出与瑜伽行派的确立

    真谛译介的《如实论》作一比较可知:后音把前述之四种知见除去“喻知”,称之为“识量”或“量”,即现量、比量和圣教量。这里的“量”可训为“见”,也是讲认识来源的,但更侧重用来作为“决是非”的手段,即获得...意义。真谛译籍特别把幻事、幻物也当作现量的内容,使他的量论更密切地与唯识空观结合在一起。但对于“比量”的性质,则没有正面的讨论。  如果说《方便心论》重在“立”论,《如实论》则偏向于“破”,即驳难或立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4255692.html
  •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(2)

    ,断疑为业。[161]  简择是比量智,于一切所知境界,简择其得失,而推度决定,故简择即慧之自性,由拣择而除掉疑惑,即是慧的业用。在愚昧心中,疑惑心中,则不能起慧。再者,邪见之流,以其痴增上故,不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5155698.html
  • 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

    决定而自他共同认定之真实。二、道理真实,又作道理极成真实、道理所成真实。即世间一切智者,以现量、比量、圣教量等随宜方便造书论议,而建立之证成道理。三、烦恼障净智所行真实,即一切声闻、缘觉以无漏之方便智、...

    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4355979.html
  • 汉传佛教及其宗派

    ,分析颇精。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曾在其著作中运用因明三支比量。谭嗣同在所著《仁学》一书中,也引用有关唯识思想。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,曾运用因明与西方逻辑、中国墨经作比较研究,并有《齐物论唯识释》之作。近代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55356101.html
  •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(2)

    的片面,仅仅是因为他从认识论上论证空性,没有配合缘起法来理解吗?事实上,支道林是否只有这样表面上的缺点,还是值得研究的。当时,有一个问题大家还不大清楚的:就是印度人认识事物,都从现量、比量等方面去看,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1556398.html
  • 论唯识宗的色心关系

    物质又只直觉它,不能够比量推度。因此,五识只缘性境(实有不虚、实证无谬之境)。因为五识亲缘现境时,能时常引起善的或不善的及非善非恶的心理及后果,因此,五识的识性通善、恶、无记三性。前五识都不能单独生起...

    海 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83656536.html